白居易为何会被称之为“诗王、诗魔”?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 新郑 。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为什么说是被称为“诗王和诗魔”呢?
创作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如《 轻肥 》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 衢州 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2.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展开全文
3.创作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4.作品风格
语言优美、 通俗 、音调和谐,形象鲜明、政治讽喻。
总结评价
白居易的文集在我国以及他国都 受到高度评价。平安时代,菅原道真 写 汉诗 ,当时 渤海国 的人见道真的诗,被人认为与白居易的诗很像,这评语令道真很高兴,还特别记载下来,并引以为荣。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于是便有了“诗魔”和“诗王”之称。
大家喜不喜欢白居易的诗歌呢,小编是喜欢的,欢迎留言分享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