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疑似由大量爱好者内容组成。 (2019年7月31日)维基百科不是不经筛选的资讯收集处。请帮助改进这个条目,使用中立的语气(而不是爱好者或媒体报道的语气),移除琐碎的轶事与未经证实的评论、不合适的列表和链接收集等。如条目内有爱好者可能感兴趣而不符维基百科收录标准的内容,可考虑将该等内容移至其他专门描写心意六合拳的百科或网站,或在不存在相关主题的其他爱好者百科或网站时基于相关内容加以建构。若因符合维基百科删除方针的理由(仅因本模板的存在不包括在内)而需要提删该条目之前,请确保本模板已挂上足够长(至少30日)的时间,足以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使编者能知悉条目问题。
此条目包含指南或教学内容。 (2019年7月31日)请借由移除或重写指南段落来改善条目,或在讨论页提出讨论。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17年3月27日)维基百科所有的内容都应该可供查证。请协助补充可靠来源以改善这篇条目。无法查证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异议提出而被移除。
中国武术
气功
五禽戏
八段锦
易筋经
中国武术流派
洪拳
长拳
潭腿
太极拳
八卦掌
形意拳
心意六合拳
意拳
梅花拳
螳螂拳
劈挂拳
通背拳
鹰爪功
鹰爪翻子拳
三皇炮捶门
弹腿
太祖拳
南拳
洪拳
刘家拳
蔡家拳
莫家拳
李家拳
佛家拳
咏春拳
永春拳
白鹤拳
迷踪拳
迷踪罗汉拳
花拳
孙膑拳
中国摔跤
查拳
八极拳
纵鹤拳
金鹰拳
客家流民拳
地躺拳
武术家
张松溪
王来咸
黄百家
俞大猷
岳飞
姬际可
李存义
尚云祥
董海川
杨露禅
陈王廷
李书文
黄飞鸿
霍元甲
梁赞
陈华顺
叶问
李振藩
刘云樵
林昌湘
武术机构
中央国术馆
精武体育会
区域演变
台湾特有武术
查论编
心意六合拳相传由姬际可(1602年-1683年)由枪化拳之一门内家武术,因此拳由心生意,又由意转化为拳招,故称心意拳;姬际可的后人也称呼本拳为“际可拳”。本拳外称为“心意六合拳”,内称“守洞尘技”,而上海人名之为“十大形”,为形意拳的母拳。本拳是中国武术中的瑰宝,属于上乘拳术,因此历来传承相当保守,其中因素是慎防误传非人以免危害社稷邦国;所以心意拳素有一项优良传统:宁可失传,不可乱传,故择徒非常严谨,此外本拳亦是一门修身悟道的拳艺。
心意六合拳在中国武术史上是一项重要的拳艺,在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上,心意六合拳因为传承保守的缘故,很大程度将华夏古风的韵味给延续下来,这门拳种可以说是中国武术的根。
历史与起源[编辑]
虎抱头
根据传说心意六合拳最早是由宋代名将岳飞所创,岳飞祖师著有心意六合拳拳经。而后代之人能够找到本拳之历史脉络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士──姬际可,字龙峰(有的误写为龙凤、隆丰、隆风)。据闻姬际可祖师于终南山得到《岳武穆拳谱》(《岳武穆王拳经》),精通六合枪法,后把大枪术化为拳法,创出此拳。姬际可门下,分成河南、山西两个不同派系,分化成心意六合拳与戴氏心意拳。传说姬际可游少林,把心意拳授与少林寺武僧,少林寺称之为“心意把”。姬际可传尊村后,又称 “守洞尘技”。
其侄姬运亨得之,于1645年应“顺治乙酉科”成武举。
姬龙峰将拳术传曹继武,再传河南回民马学礼。马学礼传张志城。张志城传李祯。
李政(祯)在1747年(清乾隆十二年) 传出《六合心意拳谱》。李政,字太和,山西人,乾隆时拜张志诚为师。李在拳谱中写有序言。
心意六合拳与佛道的关系[编辑]
河南传系以伊斯兰教为主。
山西传系、四川传系以道教为主。
少林传系以佛教为主。
心意六合拳与形意拳、意拳差异[编辑]
形意拳虽然脱胎自(戴氏)心意六合拳,但是在锻炼的功法、拳理系统上有很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这是两门完全独立的拳派。
传承[编辑]
以下传承世系以当前能够搜集到的资料、史料为依据。
熊膀
第一世代[编辑]
【山西蒲州‧姬际可祖师】(心意六合拳拳种的共同祖师。)传【儿子‧姬寿】、【族侄‧姬运亨】、【江南贵池‧曹继武】、河南洛阳马学礼、
另有一说,姬隆峰在少林寺传艺,成少林释家一系。
另有一说,道人金一旺曾与马龙、马虎把兄弟三人瞟学姬隆峰武艺。后金一旺一系自称“心意六合第一家”为金家功夫。
另有一说,姬隆峰传郑氏、王氏等,记载不详,待进一步考证。
第二世代[编辑]
【曹继武】传【山西昭馀[1]‧戴龙邦】(成为戴氏心意六合拳一脉,并尊曹继武为祖师。)。
(一说曹继武传授戴龙邦艺成后,曾命戴赴马学礼处深造,并在马学礼家中写下了著名的“天下治道有二”)
【马学礼】传【外甥‧马兴】、【外甥‧马三元】、【河南南阳‧张志诚】。
第三世代[编辑]
【马兴】传【儿子‧马梅虎】
【张志诚】传【河南鲁山‧李政】。
马三元 传 孙河
【戴龙邦】传【儿子‧戴文良】、【儿子‧戴文勋】、【河北涂州‧李洛能】(演变成为形意拳一脉。)。
另有一说,戴二驴(文薰)学艺于自河南派李政。此说法文字记载最早见诸山西范氏公开的拳谱《守洞尘技》中,近代山西戴氏部分流派(王映海系为主)出版的系列书籍也主张此说法。具体待进一步考证。
第四世代[编辑]
【戴文勋】传【族侄‧戴良栋】。
马梅虎 传 刘万义
李政 传 张聚
孙河 传 丁四
第五世代[编辑]
【戴良栋】传【儿子‧戴奎】、【族侄‧戴鸿雄】。
刘万义 传 马梦乐
张聚 传 买壮图
丁四 传 吕金梁
第六世代以后[编辑]
【戴奎】传【山西祁县‧岳蕴忠】、【山西祁县‧高升祯】、【山西偏关‧史雄霸】、【山西繁峙‧郭映田】、【山西祁县‧马二牛】、【内蒙归化[2]‧柳焕荫】、【山西祁县‧任大华】、【山西祁县‧王步昌】、【山西祁县‧王映海】、【山西祁县‧段锡福】、【山西祁县‧田九畹(元)】。
王映海传 王毅、王喜成、梁晓峰
田九元 传 田如文
田如文 传 白志刚
马梦乐 传 孙顺福
孙顺福 传 孙友恒
买壮图 传 袁凤仪
【袁凤仪】传【河南周口‧尚学礼】、【河南周口‧杨殿兴】、【河南周口‧卢嵩高】[3]。
【卢嵩高】传【河南周口‧孙少甫】、【河南周口‧于化龙】、【上海‧凌汉兴】、【上海‧李尊贤】、【上海‧解兴邦】、【上海‧王书文】、白恒祥。
【尚学礼】传【河南漯河‧李书岭】。
解兴邦 传 解观亭
孙少甫 传 姚尚达、王祺中、苏森海、孙圣道等
于化龙 传 于德麟、刘如世、徐谷鸣、杨海明、顾坚、井金森、曾德宁、马明龙、张冰海、刘宏、鲍金。
马明龙 传 朱和让、卢建华、杨智斌、吕振兴、景怀义。
王书文 传 余江
白恒祥 传 张宁卫、沈锦康、蔡伯澄等
凌汉兴 传 肖力行
吕金梁传吕青魁
吕青魁传吕瑞芳
吕瑞芳 传 吕志德、吕延芝、李洳波、张冰海
李洳波 传 李建鹏
主流派系[编辑]
河南心意拳
以马学礼、李政、买壮图、卢嵩高为代表
山西祁县心意拳
以戴隆邦,戴二闾,戴良栋,戴奎为代表
山西河北心意拳
以李洛能,车毅斋,郭云深等为代表
少林派 吴轱辘
四川金家 金一旺
河南一支[编辑]
姬公拳术经南山郑氏传河南马学礼,马学礼传马三元、张志诚等,在河南回民聚居地广为流传,成为姬氏拳术之一支。
心意六合拳,(马学礼所传,分为洛阳派、南阳派),单势操练原始形式。保存原始之六合十形,加上当地查拳四拳八式。
基本桩、步法:龙调膀、踩鸡步
单练及套路:十大形、四把捶、四拳八式
一身呈六势: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六势合一。
一身含五劲:踩、扑、裹、束、决,五劲合一。
上海派心意拳[编辑]
上海派心意拳源于河南心意六合拳一代宗师卢嵩高。卢嵩高在沪享有第三代“拳王”的美誉,
在不断的实践、学习、交流中,上海派心意六合拳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逐渐形成并广为流传,
开创了中国武术一派之先河。
心意六合拳珍贵文献[编辑]
族谱文献[编辑]
《姬氏族谱》。
历史文献[编辑]
《永济县志》。
武术文献[编辑]
《六合心意拳谱》。
《心意拳自来》。
陈鑫,《三三拳谱》
唐豪,《行健斋随笔·形意拳鼻祖与谱》。
河南派买壮图系拳谱《武功正宗》
河南派买壮图系传人山西范氏拳谱《守洞尘技》
徐谷鸣《心意六合拳》
李洳波《河南心意六合拳》
注释[编辑]
^ 今日的山西祁县。
^ 即今日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旧城。
^ 尚学礼大师、杨殿兴大师、卢嵩高大师合称为“周口三雄”。
相关条目[编辑]
心意把
金家功
形意拳
六合拳
相关动漫[编辑]
《拳儿》
《天上天下》
《史上最强弟子兼一》
《Dead or Alive》系列
《铁拳》系列
外部链接[编辑]
道教文化资料库
山西心意六合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尚门孙系复兴派心意六合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